蒋晓斌:设计都是从“复制开始”到创新而止

如果你的设计让大家似曾相识,只能说明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情;如果你的思考最后转移到自己身上,形成独特的语言。不是你自己的,你也不可能有突破。

蒋晓斌

加籍建筑设计师、重庆欧威逊(加拿大)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在众人眼中,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为人谦虚,踏实学习、研究、做设计。

在甲方眼中,他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建筑师,人们总结他的信条之一是: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在同行眼中,他是热衷于玩概念的设计师,并拥有熊熊燃烧的创作激情,也更善于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中,会“妥协”于当地的人文和城市环境,不固执己见。

他是蒋晓斌,加籍建筑设计师,重庆欧威逊(加拿大)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于他而言,与其依靠灵感的闪现,更喜欢考虑建筑的功能性,因为建筑的审美永远屈就于功能之下。

Text
Editor
Photo

内容来自

旁观者:您是如何进入建筑这个行业的?在您成长的年代,建筑似乎不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蒋晓斌:如何迈向建筑之路,其实相对比较偶然,上大学之前,对这个专业并不是特别了解,报志愿的时候看到这个专业需要美术功底,我一直喜欢画画,读书也比较好,所以就选择了建筑学。


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建筑是什么概念,似乎很少人弄明白,包括与我同校(华南理工)的父亲也觉得建筑师就是搬砖砌围墙的,而我对建筑专业的认知是上大学后开始慢慢有了解,工作以后,才真正走向建筑之路。


在我看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特别是像建筑这样具有专业性的行业。毕业后,我进入广州一家设计院从设计师干到副院长,在这过程中我参与了大大小小的项目,学习到很多,不仅提升了我的自信心,还磨炼了我不服输的意志,让我隐约觉得自己应该在建筑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直到2002年,我卸下设计院副院长职务远渡加拿大继续深造,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们说,你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发展最黄金特别是广州设计最辉煌的年代跑到国外去?其实,在我看来走出舒适区,突破禁锢的思维,才能使我的职业生涯上一个新台阶。现在看来,6年外国文化的滋养,让我对建筑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但是,有些机会失去了,也就失去了,重在经历和参与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庆江北嘴力帆中心


旁观者:对您影响至深的行业人物是谁?为什么?


蒋晓斌: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扎哈对我的影响体现在我作品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她对建筑的“特立独行”,曾经有人问扎哈,“你的建筑这么标新立异,有没有想过要跟周围的环境协调?”扎哈回答说:“如果周围是一堆垃圾,我也要做一个东西跟它协调吗?”扎哈认为美的东西就应该标榜自己的价值,而不应该过多的考虑周边,要活成自己的姿态。


而她的设计理念,更是对我影响至深。“她的设计就是为了抵抗地球引力,从不用垂直的线条,她认为直线不是人体语言,因为上帝创造的人都是有曲线的,因此,她认为只有曲线才是真正的符合人体尺度的。”正是如此,这种非常规的设计手法,成为了我惯用的设计手段。


最近我刚为女儿设计了一个“重庆乐园”,也是想以一些非常规的手法为她创造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里面有鸟巢、滑梯、秋千、泳池和空中庭院,我用光作为设计语言,在天台开了8个洞让阳光从穹顶穿透而入,以时钟为序每个时段照射的光线都会随之改变,而这些酷炫手法都是从扎哈的设计哲学里面获取的。


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要有突破自我的尝试,不应该去走别人走过的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图片



图片


重庆江北嘴力帆中心


旁观者:对您影响至深的行业人物是谁?为什么?


蒋晓斌: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扎哈对我的影响体现在我作品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她对建筑的“特立独行”,曾经有人问扎哈,“你的建筑这么标新立异,有没有想过要跟周围的环境协调?”扎哈回答说:“如果周围是一堆垃圾,我也要做一个东西跟它协调吗?”扎哈认为美的东西就应该标榜自己的价值,而不应该过多的考虑周边,要活成自己的姿态。


而她的设计理念,更是对我影响至深。“她的设计就是为了抵抗地球引力,从不用垂直的线条,她认为直线不是人体语言,因为上帝创造的人都是有曲线的,因此,她认为只有曲线才是真正的符合人体尺度的。”正是如此,这种非常规的设计手法,成为了我惯用的设计手段。


最近我刚为女儿设计了一个“重庆乐园”,也是想以一些非常规的手法为她创造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里面有鸟巢、滑梯、秋千、泳池和空中庭院,我用光作为设计语言,在天台开了8个洞让阳光从穹顶穿透而入,以时钟为序每个时段照射的光线都会随之改变,而这些酷炫手法都是从扎哈的设计哲学里面获取的。


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要有突破自我的尝试,不应该去走别人走过的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图片


图片

重庆江北嘴力帆中心


旁观者:团队成功地完成了众多经典设计项目,那么您认为最好或者最具挑战性的作品是什么?这些设计能够给到设计行业什么样的启示意义?


蒋晓斌:成都天府大道地标商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由商业、影院、办公、住宅、酒店5大部分组成,目前属于正在施工阶段。这是一个在地铁上盖地标的建筑,挑战很大,既要满足甲方的营销要求,又要满足政府对城市地标的期望,我们前后一共做了十几个不同方向的方案,无数次地推翻、对比、优化 ,是以前做方案没有的。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我们想展现一个很炫酷的作品,但是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他又希望是一个很成熟标识性强的作品,因此,我们权衡利弊结合当地文化属性和政府需求,在商业与住宅之间做了一个天幕——巴比伦天桥,打造出绿色的跑道,早上可以跑步,底下用 LED的投影,晚上可以制造节日气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商业和住宅的共享空间。


要说能给到行业什么启示意义,这个谈不上,我认为建筑其实就是一门艺术,建筑英文叫做architecture,以art开头,这说明他是跟艺术(art)是相关的,前段时间我在读国外看到一本书叫做The Art of War的书,开始不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孙子兵法》,因为《孙子兵法》对国外的人来说,它属于一种艺术,一种作战的艺术,更一种策略。建筑、艺术、《孙子兵法》从中文上看似互不相通,但从英文上他们有共同之处“Art”,都有艺术在里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都天府大道电影主题商业综合体

创新

旁观者:与甲方有不同观点的时候,你一般用什么方式去说服他们?

蒋晓斌:圣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我觉得设计师应该就朝着这两个方向去努力。甲方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必须驯良像鸽子,很温柔很和平的状态去对待。但是,你也不能够甲方说什么你做什么,所以你还得必须要如蛇一般灵巧,用谋略和方法去慢慢引导他。

比如,我们曾经参加一个项目投标,领导说要以诗歌为主题,当时参与竞标的公司很多都是以唐诗宋词为出发点,但在我看来是古代的劳作创造了诗歌,古代文明与大地田园无法分割,恰恰项目地块也比较适合做生态绿色,所以我们就把“诗歌与土地”这两者之间产生了链接,最后的设计也以绿色生态回归田园着手,循循善导的将甲方引导过来,结果想法被充分的肯定,一举中标。

旁观者:在您看来国外设计师与国内设计师相比,他们最大的一个差异化在哪里?

蒋晓斌:我刚去加拿大的时候,美国北美的一些外国人就觉得中国得了一场抄袭的“瘟疫”,认为中国人喜欢抄袭,那是因为他们教育体系本来就很抗拒“抄袭”这件事情,他觉得人家的东西你不应该侵犯,你就应该思考一套属于你自己作品。当然国外有这种文化,但中国现在也慢慢地也朝这方面发展了。

其实,在我看来,从抄袭到超越,这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设计最开始都是从“复制”别人开始的,这个现在中国是这样,以前的日本也是这样。在渐渐山寨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自己的设计风格”,人皆如此。日本当年也是将美国的设计风格完整地“抄过来”,然后慢慢地才形成现在的日本设计。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都天府大道电影主题商业综合体

旁观者: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可以讲一下你的管理方法吗?

蒋晓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工匠开工之前要先把自己的锯子、斧子等工具磨快一些,准备工作做充分,才能事半功倍,把事情做好。要激发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应该是要培养他们观察体验创新的能力。比如刚刚大学毕业大学生,要做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设计,我就会给他在五星级酒店开一个房间,让他去去体验去感受,让他清楚地认识五星级酒店的所有功能,然后再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考去创作。

对于青年设计师而言,并不是说一定要很有经验才能设计,我认为他们更需要有积极面对挑战的准备,多读多看,多观察,不断去充实自己。

旁观者:你觉得你工作最有趣的一部分是什么?

蒋晓斌:第一个是把问题解决好了,第二个是又创造了美好,第三个是又创新了的一些东西。我会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也是要有这三方面的考虑,设计师不能只考虑我解决了问题就已经很厉害了,这其实是很肤浅的。而是应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以前一位设计师在设计户型平面图的时候很随意,我就跟他讲,你2小时就把平面图画出来了,你有想过买这个房子的人吗?他们要在里面住上20年甚至50年,你两小时换他们20-50年,你觉得对得起他们吗?结果他听完后,当天就通宵加班把平面图改好了,而且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出发,非常好用。

与我而言,设计师要用同理心,我们设计的对象,并不是一栋简单的房子,而是一些人的生活。面向使用者,是我个人在建筑设计这件事上乐趣的来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崇州·嘉裕第六洲

旁观者:您认为未来10年设计师的前景是怎样?对于年轻设计师您有什么建议?

蒋晓斌:前景肯定是很宽广的。纵观世界中国当前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不管是建筑需求还是城市更新,以及各大院校对建筑专业的开设,对设计师来说都是很前景很好的。

另外,我分享一个故事给大家,我的一位同学非常的成功,也是为建筑师,后来考上麻省理工攻读经济学硕士,因为在美国一本金融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被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摩根斯坦利高管相中,年薪300万美金。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年轻的设计们一定要玩跨界,相比于市场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了大量的建筑师。建筑其实是适应性非常强的学科,从文科到理科,从艺术到理性的训练相对比较全面,包罗万象。所以建筑设计向其它方向拓展的可能性非常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这也是这个时代新技术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泊心酒店


更多内容